实施“精准教研” 提升教师素质
信息时代,“互联网+”走进教育,利用大数据,对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进行精准的分析,实现课堂教学的科学细化,聚焦教学中反馈出的问题,实施精准指导帮扶,是今年三月份石嘴山市教育局引进北师大课题项目——“精准教研”的宗旨,其一对一的针对性指导,能快速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培养一批优秀的教师。
2019年4月24日,北师大“精准教研”活动在石嘴山市第十一小学顺利举办。市十一小和市二十小一年级全体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在北师大课题组指导老师精心筹划安排下,全天活动分为三段:一是阅读上传教学设计并上课听课;二是查看分析报告探讨重点的问题;三是教学再设计和主题培训。活动一气呵成,紧张而充实。十一小校长冯金平、教学副校长余荣和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周亚莉老师全程参与。
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是提升教师素质的主要形式与途径,其中上课评课是最常见的方式。活动时,一名或多名教师上课,其他教师听课记录批注评议,课后每个人发表自己的意见,评课结束活动就告一段落。相对常见的这种研讨方式,此次“精准教研”活动打开老师们的眼界,真切感受到“互联网+”及大数据时代对教育的冲击、对教学研究的影响:精准的教学时间分配、精准及时的分析报告、精准的现场研讨,精准的跟进指导都让教师们感叹不已!
“精准教研”课题研究项目语文配套“211”课堂模式,对课堂40分钟进行了精准的时间分配,这就迫使教师要精选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在课堂前20分钟内将教学知识点、重点、难点等落到实处,后两个十分钟分别完成课外无压力阅读和练笔,提升学生阅读写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所有听课记录和评议都是在“听课本”APP平台进行,提升听课的专注度,参与活动的老师不仅可以调看每位听课教师的评价意见,而且平台能够精准地根据每位教师对课堂评价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形成对整个课堂精准的分析报告;针对分析报告中聚焦的重点问题,课题老师现场展开研讨,提升了研讨的实效性。随之再次修改教学设计,现场探讨设计的优劣,针对性强,参与教师,特别是做课教师收获大。同时系统根据生成的课堂分析报告,聚焦问题,自动筛选推送讲座视频、课例、教学设计、理论材料等,精准跟进,一课一帮,让教师在学习中自悟自得,提升自然就会加快。
此次活动中,老师们积极参与,交流热烈,特别是十一小的冯校长和余校长,全程参与活动讨论交流,不仅对活动给予很高的评价,还多次向课题组的专家提问、咨询,尽可能地掌握“精准教研”课题的精髓,并决定将此活动形式向其它年级、其它学科延伸,从他们的谈话中能深刻感受到校领导对提升教师素质的期盼与渴望。教研室语文教研员周亚莉老师全程参与,研讨现场就老师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指导,语言简短但直指要害,教师受益匪浅。
有这样的领导者、有这样一群积极上进的老师、有这样的一群实践经验丰富的教研活动的引领者,“精准教研”的步伐一定会走地坚实而有力,教师的素质提升必将指日可待,学校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教学教研一定会做出自己的特色!
(供稿 石嘴山市第十一小学 孙晓枫)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